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澳门人威尼斯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近150家储能豪门名录都在这张榜单里了

发布时间: 2023-10-30 次浏览

  7月25日,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囊括了上市和非上市企业。值得玩味的是,在这张榜单里,涉猎储能业务的公司达到了146家,合计营收超过56万亿元,堪称储能资本圈低调而隐秘的“豪门玩家”。

  「储能严究院」经初步梳理,揭开了上述巨无霸企业在储能军备竞赛的恢弘全貌,——大致有11支纵队杀入储能行业,主要实力玩家为电力/能源央国企、国资有色金属炼化集团、风电光伏巨头、锂电上下游产业企业、动力电池巨头、国有金融集团、省级投资集团、通讯基建巨头、电气装备集团、家电巨头、国有汽车集团等。

近150家储能豪门名录都在这张榜单里了(图1)

  在双碳转型、各地储能产业鼓励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上述国资集团无疑是争先恐后抢占储能行业制高点的肱股之力。储能行业的重资产与规模效应优势,与国资企业的“国之重器”属性和资源禀赋天然契合。

  在这张榜单中,最为抢眼的是新能源企业,共计上榜24家,包括风电光伏领域12家、锂电上下游产业链8家、动力电池6家,仅锂电产业链就贡献了14家,甚至超过了风电光伏行业。

  500强净利润率Top 5中,三家锂电池相关企业超群而立,分别为天齐锂业、青海盐湖工业和江西赣锋锂业集团,天齐锂业的净利润率甚至高达59%。

  电力/能源央国企是储能投资的主力,占比超过半壁江山。电力央国企包括五大六小发电集团、两网、地方能源集团等。如果说国内储能投资方只有两种的话,那么就是电力央国企,以及其他。

  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也是能源投资领域最为吸睛的赛道,电力央国企手握资金、技术、项目等重要资源,纷纷下场排兵布阵,一方面自主发力储能业务,另一方面与新兴储能科技公司合作,着力培育新的增长曲线,同时积极牵头制定储能领域各项政策与标准。

  电力/能源央国企竞相逐鹿储能招标建设,形成了如火如荼的势头。2022年储能招标规模排名前五位是华润、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大唐集团和中国能建,其招标能量分别为3.11GWh、3.02GWh、2.06GWh、1.88GWh、1.78GWh。排名前五中前四家均为发电集团,作为能源基建企业的中国能建也不断加速储能投资。

  2022年,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旗下的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储能业务净利润为人民币3422万元,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均有布局。该公司与海博思创合资成立的新源智储,成立不到一年,就跻身2022年全国储能系统出货量排行第九名。

  除了电力央企之外,各大省属能源集团,如深圳能源、永泰能源、冀中能源集团等,也都在加速新能源产业布局,全力推进储能转型发展,部署飞轮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路径。

  国有金属集团凭借56家上榜的强大阵容,成为500强上榜公司最多的行业,上榜公司收入总额高达9.97万亿元。

  这些行业巨头以资源优势,不断扼住储能上下游关键金属材料如正负极材料、铜箔等核心材料的喉咙,搅动储能行业风云,其中为公众所熟知的有盛虹控股、青山控股、紫金矿业、正威国际、青海盐湖、万华化学等化工巨头。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加工业务,铜产品和稀土永磁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5G基站等高端领域。

  神火集团作为商丘市属国有企业,不断打造铝板带箔生产以及新型合金材料、高端储能材料研发与加工等,抢占市场。

  光伏产能过剩、风光储一体化趋势下,风电、光伏巨头正在加速补齐储能短板,打破木桶效应。光伏企业主要通过布局储能系统集成、逆变器业务切入储能赛道。

  以阳光电源为例,作为逆变器全球第一,其很早就开始发力储能集成系统。2022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发货量7.7GWh,营业收入暴增超过200%。当年,阳光电源在储能系统集成商中排名全球第一、国内第三,连续七年出货量全国第一。目前,阳光电源已具备储能电池PACK年产能20GWh,储能系统年产能20GWh。

  锂盐正极、负极、电解液、铜箔等电池材料上业,以及锂电回收等下游产业链,亦在储能赛道大爆发的情势下迎来迅速增长。

  尤以储能双子星比亚迪、宁德时代同比营收暴涨,占据了榜单风暴眼中心,成为了储能需求旺盛红利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宁德时代2022年营收达到3285.94亿元,较上年增长152.07%。其中储能业务449.80亿元,同比增长230%,占营收之比提升至13.7%。比亚迪营收达到4240.61亿元,增长96.2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445.86%,达到166.22亿元。

  高端科工、电气装备集团也是一支开掘储能领域的重要力量。鸿海精密、华为投资、中国中车、三一重工、特变电工、正泰电器、中天科技等都在储能行业创造了不俗的业绩。

  即便看似与储能关联不大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竟然早在2020年就与山东精工共同投资建设了中国航天科工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6亿元,可年产10GWh锂电池。旗下六院11所源动力公司还将参与年产1.5万吨高精度储能用超薄电子铜箔项目建设,2022年锂电铜箔装备新签合同逾11亿元,再创新高。

  在跨界玩家中,家电巨头身影频现。美的、小米集团、海尔智家、TCL科技集团、格力电器、海信集团、创维集团、康佳集团、长虹电器等都渴望从这条炙手可热的赛道中分得一杯羹。

  从时间线来看,这些跨界玩家都早早布局,出手果断。2021年8月底,格力电器成功收购银隆新能源,进入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等协同业务。两个月后该公司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

  2021年,康佳拟收购江苏海四达电源,后者为新能源储能电池、动力电池以及电源管理系统研发公司。

  2022年,小米通过发布米家户外电源,正式进入移动储能市场,并先后投资了上海安酷创新、浙江富特科技、上海快卜、埃特斯新能源、诚捷智能等锂电制造装备相关公司。

  除了家电,互联网巨头也对储能虎视眈眈。2022年8月,美团投资欣旺达;2022年12月,顺丰控股旗下公司参投5亿元规模基金,主要投向储能、氢能、光伏等低碳行业未上市企业。

  复星则自2018年以来开始深耕新能源全产业链,持续看好锂电产业板块,从新能源汽车、电池到电池材料,出手投资了天津捷威动力、万盛股份等,还与长城汽车旗下蜂巢能源携手组建江苏威蜂动力工业,生产三元锂离子软包动力电池。

  汽车企业重点布局的领域为电池生产:如东风集团与欣旺达汽车电池设立合资公司,主要研发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电芯和模组;小鹏汽车投资50亿元,亲自造电池。

  广汽集团将“锂矿、基础锂电原材料、储能”等纵向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链布局纳入2023年经营目标,此前,广汽于2022年成立了因湃电池,为广州市最大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

  除此之外,汽车公司还偏好成立储能技术服务公司。如2023年4月,江淮汽车与三峡集团旗下企业联合成立安徽长投青峡新能源,经营范围包含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同月,理想汽车也在鹤壁成立能源服务公司,经营范围含储能技术服务。

  国有金融集团对储能的重磅出手,当属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接连与海辰储能签订授信合作协议,合计规模数百亿元。

  而早在2015年,招商局集团就意欲将新能源业务培育为第四大支柱,地位与金融、交通运输和房地产三大主业相当。

  中国人寿保险也在新能源行业长袖善舞,2021年,其通过国寿科创基金投资中航锂电。2022年,中国人寿保险出资20.53亿元战略增资中核汇能有限公司,助力中核汇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等。

  以地方政府为实控人的各大省级投资集团也在不断大手笔投资储能,这份名单正在日益变长:厦门建发集团、四川蜀道投资、深投控、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云南投资控股、浙江建投。

  最近,广东方面传出重磅消息。6月16日,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发展集团等联合设立广州储能集团有限公司,试图抢抓储能产业大发展机遇,打造广东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广州储能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20亿,广州工业投资持股比例15%。

  广西投资集团也在广西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方面力争上游,成为广西首家获得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权的本土企业。

  四川蜀道旗下清洁能源集团成立于2022年3月,注册资本金30亿元,是蜀道集团构建“交通+能源”产业生态的战略实施主体,大力发展集中式风光、高速公路分布式光储、储能、水电(含抽水蓄能)、电力工程建设、购售电、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

  2019年,中国铁塔注册成立铁塔能源,注册资金为50亿,主要经营电池、光伏、风电、充电桩、能源产品、能源系统等相关业务。中国铁塔拥有近200个基站,且有意规划用户侧储能,利用分时电价政策进行削峰填谷,配置储能系统,向客户提供新能源系统集成或售电服务。

 
友情链接
澳门人·威尼斯-www.37000Cm|官方网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400-123-4567  澳门人威尼斯集 公司地址:澳门人威尼斯集团公司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六路新界A座
Copyright © 2012-2023 澳门人威尼斯集团公司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陕ICP备180153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