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所谓“走动式管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指高管经常走动于各个部门之间,了解各级员工的工作情况,多和他们沟通、鼓励他们,更好地了解每个部门和员工以更有效地决策。
然而,经典的“走动式管理”也会产生不少副作用,如工作效率降低、影响工作流程等。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管理方式改善公司运营,同时又能规避这种方式的弊端呢?
“走动式管理”要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避免盲目运用,不然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以下四点是要注意的地方:
1.若企业文化是“追求实效”“讲真话”的,而且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如此,“走动式管理”的效果会很好;相反,若企业文化是“报喜不报忧”“假话盛行”“拍马成风”,则“走动式管理”效果不行;
因为在这种公司,即使高层来回走动,各部属不敢说真话、不愿意说真话,这种走动还不如不走动。不敢说真话,是因为上级喜欢惩罚讲真话的人、报信的人;不愿意讲真话,是因为讲真话也没用,不会改变现状,说明管理层不愿意改变现状,不思进取。
因此,只要是勇于变革、愿意进取的管理层,都会欢迎部属讲真话。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无司规模大小,都会适合走动式管理。
2.“走动式管理”更适合于高阶主管。低阶主管的“走动式管理”应该相对少一些,因为他们已经很接近一线的操作层面了,没有必要将时间浪费在聊天上。
3.不可滥用“走动式管理”,无需频繁“走动”。一切应建立在企业文化的求线.如果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高管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取信于基层员工,而不仅仅是“走动”。
1.带着问题走动。高管到基层走动时,一定要提前带着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耳朵去,带着问题去了解情况、和员工沟通才能事半功倍,相反则会浪费时间。这样既能提高办事效率,也会给员工一些工作压力,让他们认真对待每件事,防止弄虚作假。
2.听取下属的建议或意见。高管“走动”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并纠正。另一方面就是要和下属多加沟通,沟通是双方的,因此要聆听下属的建议或意见,和他们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法。
“走动式管理”不仅能在企业内部使用,还能延展到企业和外部的联系,从而变买卖的利益关系发展成为朋友关系,变竞争为竞合,形成了新的经营管理理念:
1. 走向客户。从等客上门变为走进客户大门,从满足客户需要发展到为客户排忧解难,从卖产品发展到卖服务,从根本上改变营销理念。
2. 走向供应商。放弃“我是客户,给你了饭碗,不用巴结你”的旧理念,主动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
3. 走向政府机关。主动走向政府机关,和主管部门、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搞好关系,及时了解有关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避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忙乱现象出现。
4. 走向竞争对手。能够走入竞争对手的大门,和竞争对手成为朋友,变竞争为竞合,实现双赢,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崇高境界,可以实现竞争双方的利润最大化。
5. 走向媒体大众。酒好也怕巷子深,媒体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显著。用好媒体,取得1+12的效果;得罪媒体,可能会出现危机。
1. 看。勤观察。靠自己的双眼观线. 问。“多看、多问、少说、不表态”是下企业一线. 查。对布置的工作要严查,加强企业的执行力,确保企业任务的贯彻落实。
4. 追。对发现的问题要追踪,及时进行处理,不要等问题积累,难度增大才想起来解决。及时追踪处理发现问题也是给下级的一个交待。
2. 访。全面访问。放下架子改善企业,找出不足求发展。3. 谈。和对方举行“高层会谈”,通过谈话,找出利益共同点,找出优势互补点,找出将来合作点,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更有效、更创利的合作,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目的。
面临“走动式管理”的一些弊端,如很多人常谈的会出现越级现象从而影响正常工作流程,如果信息畅通的话,高管在“走动”前已经对信息了解的话,应该会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针对性地作一些检查和指导,不会出现影响正常的工作流程,除非是信息掌握的不及时、不全面,或者不按程序做事。
因此,在“走动”前做好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很重要,同时,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和制度就能够约束各级员工遵从程序办事,不会出现影响工作流程的现象。第二个较普遍的问题就是“走动”时上级会打扰下属的工作,降低工作效率。走动式管理,应该是以不打扰下属正常的工作为前提,并且最好是悄悄进行。对企业操作中各流程及环节进行记录观察,了解员工精神状态,倾听员工的心声,从各细节中了解企业现在所处状况。然后再回到管理职位上来,作出制度政策乃至战略的调整。而不能仅仅将走动式管理,只当成一种监控下属的一种手段。
扫一扫关注我们